#

2014中国车市九大预计看点:猜想与期待

作者:网络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4-01-20浏览次数:3860次

  • 分享到:
打印 A+ A A-

    中国车市走过了2013年,似乎各方面的增长都普遍高于去年年初相对保守的预期,这个拥有广阔前景的市场给了大家重新振奋的信心。对于2014年车市增长的预测,大部分企业的态度相比去年年初的时候表现得乐观了一些。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限购令出现,但三四线以下的区域市场蓬勃发展的速度来得更快,这也是车企的信心来源。

    伴随着汽车行业的成长兴衰、跌宕起伏以及痛定思痛,让我们来猜想和期待一下充满未知与机会的2014中国车市。

猜想1

小型SUV崛起

    过去几年,SUV细分市场——确切地说是紧凑级SUV细分市场,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最快的部分之一,在这之下的小型SUV细分市场和之上的中大型SUV细分市场的市场容量则很小。2014年,SUV细分市场毫无疑问仍将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不仅如此,其中小型SUV细分市场将在今年完全壮大崛起。

    小型SUV以小型轿车的平台为基础,拥有比紧凑级SUV更小巧的车身,比传统的两厢轿车更高的底盘通过性和更高的坐姿,同时又拥有较低的价格,深受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2012年年底,别克昂科拉的上市拉开了国内合资品牌在小型SUV细分市场的竞争。这款小型SUV上市初期,在市场上甚至难觅竞争对手,以至于上海通用“顺水推舟”地将其拔高了一个级别——对外宣称昂科拉定位为紧凑级SUV,直到几个月后,长安福特也非常迅速地推出了定位为小型SUV的翼搏,成为别克昂科拉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不过一直到目前,市场上都没有一款小型SUV与这两款“先行者”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汽车厂商没有看到这块即将崛起的“大蛋糕”——根据目前已经流出的消息,2014年,越来越多的厂商将推出小型SUV,这其中包括合资品牌的东风标致2008、北京现代ix25、基于本田飞度平台的小型SUV等,以及奇瑞、长城等自主品牌企业的小型SUV。

    可以预见,2014年,受制于油耗及价格因素,中大型SUV市场的增长将乏力,小型SUV将成为紧凑级SUV之后另一个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

猜想2

车联网普及

    从201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我们不难看出端倪,移动互联网正在加速融入汽车产业。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全球市场的趋势,2014年,中国车联网技术和设备将迎来大范围的应用,中国4G移动网络的商用和普及为车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车联网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数年前,通用OnStar安吉星、丰田GBook就已经率先搭载在国产车型上,后来荣威又成为第一个将装载车载互联系统的自主品牌。在这之后,诸如宝马互联驾驶、观致云等越来越多的车联网系统也被装载到汽车上。

    以往的车联网设备更多将目光集中在汽车安全或导航方面,而现在,它把汽车变成了移动终端:签到、发微博、上大众点评……这些以往需要通过智能手机完成的社交娱乐已经被汽车接管了。以宝马互联驾驶为例,用户除了可依靠呼叫中心实现远程解锁、远程启动、紧急救援等传统功能外,与手机同步导航、听豆瓣FM等都不在话下。

    另一方面,截至目前上海通用旗下的MyCadillac、宝马的BMW互联应用等手机软件已经能实现对车辆的控制,得益于汽车的联网,手机终端控制汽车会越来越普遍。

    除了汽车厂商自己独有的车联网技术,另一家科技公司也在努力进入汽车内——苹果,虽然传统汽车企业都不愿意强大的苹果公司统治其车内软件,但已经有雪佛兰等品牌由官方推出集成苹果siri功能的汽车了。

猜想3

豪华品牌份额看涨二线阵营重新排位

    2013年,不管是奥迪、奔驰、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大腕,还是沃尔沃、凯迪拉克、英菲尼迪等正在深耕市场谋求突围的二线豪华品牌,销量同比增幅都跑赢了中国市场的平均增幅。总体估算,中国市场2013年豪华品牌规模在140万辆左右。

    目前已经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德系三驾马车的销售冠军奥迪去年在华销量达49.2万辆,同比增幅达21.2%,拉大了与竞品的差距;宝马(包括MINI品牌)以销售39.07万辆、19.7%的增速紧随其后,奔驰则以逾22万辆、11%的增速扫除了2012年的颓势。

    2014年,随着限购城市的增加以及国内汽车消费升级趋势的进一步扩大,这些客观环境为豪华品牌积攒了更大的潜在消费群。处于一线阵营的德系三大豪华品牌一方面通过引入更小众的产品占据各个细分市场,以满足一线区域消费者更加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另一方面加速渠道下沉,以抢占三四线城市的高端消费群。

    德系三大不仅拥有相对庞大的保有用户,而且多年深耕中国市场积累的经验使其掌握着娴熟的市场、品牌运作策略。基于上述因素可以预计,在2014年,豪华“三大”的地位仍将坐稳,并且总体份额将进一步提高。宝马已经宣布今年要继续跑赢大市,并维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同时今年变化最突出、最具看点的可能会是来自豪华品牌第二阵营的排位战。从2013年可以看出,无论是沃尔沃、凯迪拉克还是英菲尼迪,在品牌传播上均有“切中要害”的成功案例。实际上,迅速提升品牌关注度是目前处于二线的豪华品牌亟须解决的问题。从2013年来看,第二阵营的品牌知名度有了集体飞跃性的突破,今年将迎来更好看的大戏。

猜想4

日系品牌全面复苏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日系车自2012年以来遭遇了严重的市场下滑,日系品牌采取了各种办法都没能挽救他们丢掉的市场份额。这种低迷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了去年的8月份,在这之后,日系品牌的复苏迹象明显。而2014年,日系品牌将迎来全面的复苏。

    仅从销量上看,本田汽车是所有日系品牌中野心最大的。根据其公布的数据,其2013年的实际销量是75万辆,2015年的销量目标则是130万辆。如果今明两年其保持同样的增长率,就意味着本田每年的增长都要超过31%,今年的销量目标也将达到100万辆左右。巨大的增幅来自于其对产品的信心:2014年,本田要在中国推出全新SUV以及多款重要的换代和改款车型。

    丰田汽车的目标也相对激进,2014年其计划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本地化战略,计划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其史上最高的110万辆以上,即2014年丰田在中国大陆目标为同比增长20%。2013年,丰田在华推出了多款全新或改款车型,其中就包括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新威驰和新致炫,不过这两款车刚刚上市不久,尚未完全放量。2014年,丰田计划引进更多车型,广丰方面,一款全新车型将弥补其长期以来在紧凑级细分市场上的空白。

    东风日产由于基数较大,其2014年的销量将挑战100万辆的目标,预计增长率为10%左右。与丰田和本田一样,东风日产今年也将推出包括全新奇骏、逍客等多款换代和改款车型。

    日系三大品牌的复苏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是极大的利好,毕竟充满竞争的中国汽车市场才是对消费者有利的。

猜想5

“双限”城市势必增加

    上个月,天津市政府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从2013年12月16日零时起在全市实行小客车增量配额指标管理,并将自2014年3月1日起按车辆尾号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此政策推出后,业内再一次展开了关于未来中国“双限”(限购、限行)的讨论,结论普遍认为,采取“双限”的城市会越来越多。

    天津宣布限购当天,天津汽车市场透支了至少3个月的销量,同时拉动了周边城市的汽车销售。此外,业内传言青岛、杭州、深圳等城市也将限购,无论新车、还是二手车市场均“闻风而动”。地方政府推出“双限”的目的无非是治理拥堵,但与之矛盾的是仍有很多地方政府在大力扶持汽车产业——一些没有汽车产业的政府想方设法地引入汽车相关产业,已经拥有汽车产业的地区又想方设法地扩大产能。

    汽车业内资深专家苏晖认为,近年来出台或计划出台机动车限购、限行政策的城市越来越多,一旦几个省会级重点城市扎堆出台限制机动车政策,全国车市大环境将迅速改变,短期内汽车产销量也会随之出现较大波动。

    去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天津、深圳、杭州、石家庄、重庆、青岛、武汉等城市均存在实施限购的可能。中汽协提供的数据显示,限购政策一旦实施,将造成当地汽车销量的下降。

猜想6

新能源车将遇销售小高峰

    与“双限”政策息息相关的是,越来越多的限购城市在限制购买传统汽车的同时会鼓励购买新能源车,例如,2014年北京将首次新增2万个新能源车号牌配比,此前上海市已经宣布购买新能源车无需“拍牌”。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车今年可能迎来一个销售小高峰,但是其绝对值仍会很小。

    统计显示,去年我国生产新能源车17533辆,比上一年增长39.7%,其中纯电动汽车14243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3290辆。去年新能源汽车销售17642辆,比上一年增长37.9%,其中纯电动汽车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3038辆。

    早在几年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先后出台过刺激鼓励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车销售的政策,但是实际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不过,现在限购政策的严厉和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仍以北京为例,其上个月的中签比例约为100比1,另一方面北京可能在本月出台极具吸引力的新能源车补贴地方标准,这都可能促使更多的个人购买新能源车。

    问题是这个高峰会高到哪里?截至目前,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依然存在充电不方便、续航里程短等诸多问题,有多少消费者会为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产品埋单?这一切仍然需要市场的检验。有媒体预计,北京市今年新增的这2万辆新能源车指标难以充分利用是必然的,达到1万辆就已经非常好了。

猜想7

二手车今年迎来新爆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的统计报告显示,去年1-11月全国共交易二手车466.96万辆,同比增长8.39%。业内普遍预测,2013年全年二手车交易量将首次突破500万辆。

    三年前北京开始实施限购政策,不少汽车制造厂商和经销商开始把二手车的置换升级作为促进新车销售的必要环节来重点经营。当时,以东风日产为代表的多家车企牵头启动厂家的二手车中心,集中收购同品牌下各个经销店的二手车,并大规模地统一外迁到北京以外的地区。二手车经营从过去散乱、零星的交易和松散管理的经营状态,逐步过渡到集中处理、更大规模和较为完备管理的形态。随后,很多品牌把经营多年的二手车品牌重新擦亮、盘活。

    近两年,随着二手车规模的逐步壮大,很多经营者发现,单独由每个经销商或者每个品牌统一进行线下收购旧车车源的方式仍旧不利于后续的大规模发展。他们判断,未来必须要有一些专门从事二手车电子交易的平台出现,因此,北京出现了车易拍、优信拍等几个二手车电商平台。而且从去年起,这些二手车中介平台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2013年3月,车易拍完成了经纬创投B轮2000万美元的融资。三个月后,优信拍获得君联资本、DCM、贝塔斯曼、腾讯产业基金共计3000万美元的融资。

    规模的壮大不仅引发了资本方的投入,政府方面也开始对提了多年的二手车规范化管理有了实施性的行动文件。2013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了《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这标志着二手车行业人士万众期待的行业规范标准正式出台,这项二手车评估的“国标”将在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发布实施,意味着国内混乱的二手车市场将开始标准化、品牌化运作,二手车市场也将迎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猜想8

本土品牌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限购城市的增加以及合资自主品牌产品价格的下探,国内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面临着很大挑战。去年,东风日产启辰品牌已经实现了10万辆的销售规模,今年将冲击15万辆。其他如东本思铭、广本理念等产品纷纷亮相后,将进一步冲击过去本土品牌固守的中级车以下阵地,本土品牌在2014年将面临更严峻的生死考验。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本土品牌乘用车共销售了722.20万辆,同比增长11.4%,但占有率则同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仅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

    不过,并不能否认长安、比亚迪、奇瑞和吉利等多家本土品牌近几年来一直在积攒自己的力量。比如,从逸动这款产品开始,业内很明显地看到长安汽车近两年在造型设计方面的进化;近两年长安在车辆正向开发以及研发体系的构建方面均做了很多努力,搭建起“五国九地”的研发体系。比亚迪则一直坚持自己的新能源战略,目前有e6纯电动汽车和“秦”混合动力汽车等已经投放市场的产品,e6已争取到了不少海外租赁机构的订单。而奇瑞去年年初也高调宣布转型,进行战略调整,回归到“一个奇瑞”,大刀阔斧地调整机构,特别对研发机构大动干戈,收缩阵线、建立体系,力求把每一款车造好。

    本土品牌能否在市场加速洗牌之前赢得生存机会,这个艰难的命题今年将更紧迫地逼问各大本土品牌的老总。

猜想9

汽车环保的探索更加深入

    今年,随着空气质量日益恶化,以及车内环境屡屡爆出问题,汽车领域对环保话题的关注以及投入都将进一步深化——比如车身使用更多的轻量化材料以降低重量,达到减少排放的目的。

    宝马将会在今年正式向中国市场引入i3纯电动汽车,这款汽车的最大特点是,外壳材料为塑料、底盘材料为铝合金,与传统同类车型相比,质量减少250至350公斤。而作为汽车的发明者,奔驰在车身轻量化领域也早有尝试。2012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奔驰发布了一款名为F125的氢动力概念跑车,该车主要由碳纤维、铝合金以及塑料联合打造而成,在保证车身刚性的同时将车身轻量化做到了极致。另外,凯迪拉克在发动机罩上已经使用了纤维增强塑料,福特则正在研究如何降低生产碳纤维部件的成本。

    几个本土品牌也涉猎了这一前沿技术的研究,早在2011年11月,奇瑞汽车就联合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产公司之一——德国拜耳材料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联手创建了“奇瑞-拜耳汽车轻量化联合实验室”。长城汽车同样与拜耳公司展开了合作。在2012年北京车展上,长城展出的哈弗E概念车的7个车窗组件,均采用拜耳模克隆聚碳酸酯制成,并配有大尺寸全景天窗。这是本土汽车制造商首次大范围应用聚碳酸酯车窗。

    当然,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由于成本过高,目前仍旧没有在太多量产车上普及,不过这个趋势是可以预见的。而除了车身轻量化外,去年随着车内空气质量备受关注,今年车企以及内饰材料供应商将会在降低车内材料污染等方面做出更多实质性的改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