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汽车市场日系车反弹冲高 自主品牌十连降

作者:网络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4-07-28浏览次数:4744次

  • 分享到:
打印 A+ A A-

    “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竞争现在才真正到了短兵相接的阶段。”

    2014年已经过半,上半年的车市与往年有些许不同,少了些喧嚣多了一份平静,价格战迹象也不明显。平静的背后有限购的影子,也有购买力下降的烙印,多重因素作用下一线市场已进入成熟期。而各大汽车品牌也多在本土化战略扎根、车型换代及营销变革等方面发力或布局。

    可以说,深处汽车产销已经双超1100万辆的关键节点,选手布局已经发生位移。而随着大环境的改变,竞争格局也正在悄然改变。如果说增长是去年车市的关键词,那么今年上半年,“变革”一词则将显得更具代表性。

车市增长趋向平稳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78.34万辆和1168.3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6%和8.4%,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2和3.9个百分点。自从去年汽车产销均同比增长超过10%后,业内人士对今年的销量普遍抱有更为乐观的态度。可事实上,增幅下降的现实已经摆在眼前,看似增长的数据背后其实隐藏的是车市已进入平稳期的现实。

    或许还有另外一组数据更能够说明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日前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到58.9%,比5月上升了9.6个百分点。这一数值不仅超过了50%的警戒线水平,更达到了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而今年6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5.56万辆和184.58万辆,虽然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8%和5.2%,但环比上月却是分别下降6.1%和3.4%。由此看见,在库存加大和销量下滑的双重压力,汽车经销商现在的日子恐怕不太好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乘用车销量排名前三甲依然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销量分别为94.05万辆、90.62万辆和82.32万辆。其中,一汽大众的同比增长率为23.7%,为前三中最高,旗下豪华品牌奥迪的同比增长率达26.7%,可见对提高整体增长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上海大众依靠朗逸、途观等同级别销量王者车型再次问鼎销量冠军车企。上海通用在上半年则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家车企均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且三分天下的格局暂时难以撼动,但是,就格局内部而言,下半年谁会拔得头筹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上海通用下半年将迎来两款重磅新车——雪佛兰新科鲁兹以及别克全新SUV,这两款新车在销量上对南北大众的冲击将很有可能是实质性的。

    此外,排名在四到十的企业依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现代、重庆长安、东风日产、长安福特、神龙和东风悦达起亚。前十车企共销售乘用车607.7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3.09%。

自主十连降

    与合资品牌销量的如火如荼相比,自主品牌车企的市场表现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累计销售363.03万辆,同比增长1.78%;其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68%,同比下降3.48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36.82万辆,同比下降15.30%;其销量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24%,同比下降5.41个百分点。这是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第10个份额下滑月,创造了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的历史中的连续下滑记录。

    据统计,上半年约有七成企业实现了目标过半,而自主品牌却大多数都没有完成半程目标。去年一度领跑自主品牌的长城汽车上半年也出现了6%下滑,让原本不被看好的自主品牌再度被外界唱衰。

    业内人士分析,自主品牌销量下滑有多个层次的原因。首先是合资品牌的产品下探,其中“老三样”(桑塔纳、捷达、爱丽舍)换代的入门A级产品纷纷入市,价格下探至10万元以下,直接侵入自主品牌的价格大本营。“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竞争现在才真正到了短兵相接的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称,之前,外国品牌走高端、中国品牌走中低端,双方互不干涉。而最近两年合资车企在低端车和廉价车领域布局,价格下探至七八万元,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此外,自主品牌自身的战略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销量。如奇瑞、吉利、海马等企业均收缩了A0级以及A00级产品战线,以谋求品牌向上和利润提升,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要承认的是,自主品牌目前确实正面临巨大挑战,但并不意味着这场自主和合资的较量已经定出胜负,据了解,今年包括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华晨等在内的自主品牌车企都在进行主要产品升级及营销网络系统改革,下半年随着渠道和产品等调整的逐渐完成,自主品牌或许会寻找到转机。

    目前,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早在2012年即超过了30%,这一数据仍在继续攀升。自主车企的二级网点布局渗透力在终端远高于合资,这是一个潜在优势。

    此外,自主车型的转型换代,已经看到了成效。奇瑞虽没有立即实现销量的追赶,但品牌的影响力改观明显,并且破天荒实现了逆势的盈利;长安凭借全新产品系列靓丽的外观和稳定的产品性能,目前已逆袭至自主第一;偏安一隅的海马转变外观和升级后诞生的全新产品如M3等也逐步向主流车型迈进……自主车企全新的车型和品牌形象,将在这两年内切换完毕。所以说,下滑应该只是暂时的,自主品牌更多的是机遇。善于把握机会的企业,总能找到施展拳脚的空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