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关注与政策完善 护航儿童安全出行

作者:网络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4-06-05浏览次数:4203次

  • 分享到:
打印 A+ A A-

    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100万辆,保有量更是突破1.3亿辆,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相较于汽车保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数量的飞速增长,中国社会和家庭对儿童乘车安全意识则仍处于起步阶段。

    据统计显示,每年我国儿童由于交通事故死伤的人数在1.85万人以上,接近国内由于交通事故而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我国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究其原因,这与家长对儿童乘车安全意识淡薄及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缺位不无联系。

家长重视是关键

    在我国,不少家长在开车时,给儿童系成人安全带、让孩子乘坐副驾驶位置;让孩子随意在车内玩耍或将头、手伸出车外;独自带孩子开车出行时,将孩子一个人留在车内等等。正是这些所谓的“误区”和“无知”导致了许多家庭不幸的发生。就拿自动升降车窗来说,虽便利了大人,但对好动的孩子却是一个潜在危险因素。据了解,在关闭车窗时,它的作用力可达到约400牛顿的力,相当于大约40公斤的重量作用在车窗玻璃上,若未配备防夹功能,孩子很可能被夹伤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此外,由于终端用户本身对于儿童安全保护功能不甚了解,需求有限,多数厂商出于成本的考虑,会有条件的选择儿童安全保护功能的配置,从而导致目前市场上的车辆对儿童安全保护功能的全面配置率相对较低。

    2012年1月,《GB 11552-2009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国家标准正式在中国实施,其中提及的车窗、天窗及隔断系统的自动回缩要求涉及到儿童乘车安全。它要求新增车辆的自动车窗/天窗应该具有防夹功能,且防夹力小于100牛顿。也就是说:在防夹力达到 100 牛顿前,车窗必须在可能产生夹伤危险的区域内(窗玻璃开口度介于4到200毫米)停止上升并且返转下降。

    事实上,世界上首个含防夹功能的电动玻璃升降器在约30年前就被发明并投入应用。通用汽车子公司欧宝在 1986 年首次在其欧宝 Omega 车型中采用了车窗防夹保护装置。该系统在发现障碍物时,能使车窗停止上升并立即反转下降,将致伤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此后,这一技术创新被加入了相应的法律规范中,同时因其必要性被诸多国家作为一项强制法规。

    作为率先将该项技术引入市场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国博泽集团透露,每年该公司为几乎所有的国际汽车制造商提供约3,000万个防夹电子模块,而其中有约四分之一用于中国市场。这说明中国市场的整车制造商在此方面的意识和关注度正在提高。

    然而与欧美相关法规内容相似,《GB 11552-2009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规范只是对标准出台后新增车辆的自动车窗/天窗的防夹功能的效果作了强制要求。如果车辆本身没有配备自动车窗或天窗,除非终端用户要求另外加装防夹功能,厂商可以不必安装该功能。例如,现在一般的汽车会在驾驶位安装自动车窗并标配防夹功能,但在其他没有配备自动车窗的座位则不一定安装防夹功能。而孩子往往会坐在后排座位上,这对孩子的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市场上非常普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