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今日落幕 中国车市规模全球第一地位凸显
作者:网络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4-04-29浏览次数:5311次
今日,为期10天的2014年第十三届北京车展正式落下帷幕。作为两年一度的中国国内最大规模的汽车展,2000余家参展厂商、1134辆展车、118辆全球首发车、参观人数预计超过80万人,这些数字再次刷新了国内车展的纪录,凸显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并将中国汽车市场地位推向“全球最大“的宝座。
从北京车展各大公司的产品阵容中不难看出,几乎所有跨国汽车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都会考虑中国因素,其负责中国区域的CEO们也总是强调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业内人士认为,可以预见,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对消费者的争取,决定了未来更多企业策略将随着中国市场的地位提升而发生变化。
本土战略成重点
各大车企清楚的知道,要抢夺中国市场,必须加速先进技术本地化进程并进行推广普及,而其中关键的一点在于贴近中国市场。
丰田副社长伊原保守表示,丰田汽车将于2015年在中国本土生产混合动力车,并首次提出将来在中国销售200万辆汽车的目标。为了扩大销量,丰田打算到2017年底之前在中国投放15款以上新车型。
大众则在北京车展前夕向中国用户交付了第2000万辆汽车。大众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表示,大众将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多适应本地市场的产品。同时再次担当开拓者的角色,发起中国汽车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电动车行动。
通用同样不甘落后,其全球总裁丹·阿曼透露,“通用将全速前行,强化所有在华核心业务“。按照计划,2014-2017年期间,通用在华合资企业将计划投资约120亿美元,从而有助于加快通用的设施和产能扩张以及新产品开发。这些投资还将用于支持通用汽车在2015年底前建设完成5家新工厂,届时通用在华总产能将提升65%。
在东风与PSA两大集团缔结全球战略联盟后,PSA也提出了“提速中国,迈向复兴“的战略规划。根据计划的基本目标,到2020年,PSA和东风自主将在中国实现销量150万辆的目标,其中东风标致与东风雪铁龙将占据100万辆的份额。
自主品牌实力凸显
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整体下滑,自主品牌遭遇品牌转型的考验,但在摸索中前进,自主品牌终于步入正轨,找准了各自不同的发展之路,在车展上纷纷展示自己的创新实力。据不完全统计,在本届车展的118辆全球首发车中,自主品牌首发车占了87辆,北京车展已成为自主品牌的重要舞台。
奇瑞大打“自主研发“牌,此次北京车展首次展出了两款概念车。新款概念车的推出体现出奇瑞在近些年的转型成长,其具有自身家族基因的车型体系也日益完善。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届北京车展期间,国内的高端品牌也首次向跨国豪华品牌发起挑战。一汽红旗率先发布了旗下E级轿车红旗L5的预售价格——500万元起。虽然这只是这款车型的预售价格,但是表明了红旗已经将自己的格调与其他所有自主品牌拉开了巨大距离。
东风汽车首款面向高端市场的旗舰车型“东风一号“定位于高端豪华自主轿车,目标市场为政府采购和官方用车。
此外,吉利、华晨、长城、力帆等诸多自主品牌车企均有各自不同特色的展示。参展规模的超越、参展车型的丰富、各自展台的不同特色,都在向观众、向其他国家的同行们说明:自主品牌在战略转型中已经初具成效。
新能源车成新宠
新能源车已经成为近年来车展上的常客,并成为今年北京车展上的最大亮点。数据显示,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的118辆车中,中外车企共全球首发新能源车79辆,约占七成。
相比特斯拉的高端价位,为吸引中国消费者,全球众多汽车生产厂商在车展上大规模推出价格和技术上更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从高端品牌来看,宝马是惟一一个推出独立新能源车品牌BMWi的汽车厂商。而其他品牌也紧跟潮流,奥迪计划在中国本地化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奥迪A6Le-tron,宾利汽车则全球首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保时捷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亮相也显示出大众汽车集团未来在高端车型主攻的方向。
国内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同样大出风头。比亚迪全球首发了混合动力SUV唐、上汽首发荣威950首款燃料电池车、中国一汽推出4款新能源车奔腾B50-PHEV、奔腾B50-EV、威志-EV和欧朗-EV4新能源车型均拥有世界级水平。
业内专家预计,新能源技术将逐渐走出概念阶段,不少新能源产品已经或即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大量投放市场,此次北京车展上展示的新能源技术为新能源的推广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
今日,为期10天的2014年第十三届北京车展正式落下帷幕。作为两年一度的中国国内最大规模的汽车展,2000余家参展厂商、1134辆展车、118辆全球首发车、参观人数预计超过80万人,这些数字再次刷新了国内车展的纪录,凸显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并将中国汽车市场地位推向“全球最大“的宝座。
从北京车展各大公司的产品阵容中不难看出,几乎所有跨国汽车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都会考虑中国因素,其负责中国区域的CEO们也总是强调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业内人士认为,可以预见,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对消费者的争取,决定了未来更多企业策略将随着中国市场的地位提升而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