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紧固件行业的近况和展望
作者:网络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1-02-10浏览次数:3651次
1、 引言
当全球目光正聚焦在如何从金融危机中解放出来时,我国汽车产业却蒸蒸日上,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先后进入我国市场,产销量呈爆发式增长。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再度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新车销售市场。
轿车工业进入我国20多年来,经济带动效应十分明显。上游带动钢铁、电子、橡胶、机械等制造业和材料工业;下游带动道路建设、房地产、金融、旅游、餐饮等行业。上海、天津、长春、武汉、广州的经济腾飞,汽车产业功不可没。
然而,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还必须正视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的问题。汽车紧固件由于体积小,种类多,又是为主机配套的小零件,常常被人忽视。
汽车紧固件的品种十分繁多,虽然有部分为专用紧固件,但大多数还是标准紧固件。由于汽车对品质和可靠性的要求很高,我国生产的产品还不能完全达到国产化。目前轿车紧固件中的专用紧固件,如发动机中的连杆螺栓、缸盖螺栓、飞轮螺栓、轮胎专用螺栓、动力传递机械专用螺栓、底盘悬挂螺栓等,仍有一部分要依靠进口。从发展趋势看,汽车行业选用紧固件还应立足国内,即以技术和工作性能达到要求为主。
2、汽车市场现状与发展
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中国全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32.37%。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389.71万辆和1375.78万辆,同比增长33.83%和33.17%,商用车产销分别为436.76万辆和430.41万辆,同比增长28.19%和29.90%。与2010年相比,2011年虽然不会超过去年30%的高增长,但似乎10%-20%的增长已成为业内的共识。按此推算,中国汽车产销2011年有望超过2000万辆。尽管一线城市的汽车市场已经出现饱和的趋势,但伴随着二三线城市的消费释放,对刚刚驶入快速道的车市来说,2000万辆并非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召回制度、能源政策、环保政策、品牌销售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将促进汽车工业更加理性、规范健康地发展。目前,我国包括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奇瑞、吉利、力帆、比亚迪等在内的整车企业超过150家。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基于“十二五”期间整车的发展远远先于汽车紧固件,今后五年将是汽车紧固件的高速发展期,也是扩大紧固件生产的大好机会。
3、汽车紧固件行业的现状
统计显示,列入到统计范畴的我国汽车紧固件企业现有70余家,其中合作合资企业超过20家,人员总数约6万人 ,资产量约100亿元。虽然近年来我国汽车紧固件工业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格局,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属于“从无序到有序 ”的过渡时期。国内规模比较大的汽车紧固件企业有:东风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紧固件分公司、陕西方圆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上海特强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温州明泰标准件有限公司、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上海上标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浙江强力螺栓有限公司、奥达科金属制品(上海)有限公司、瑞安标准件厂、瑞安瑞强标准件有限公司、春雨(东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等。
⑵从企业的发展模式上存在差距。2010年著名的德国伍尔特集团全球销售额达114亿美元,它们的生产方式是典型的规模化加专业化,为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主要汽车厂提供紧固件服务,而我国汽车紧固件规模不但没有上来,专业化也不是很到位。 ⑶材料、装备、物流等相关资源保证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型汽车紧固件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专用材料、专用技术。专用材料是根据产品所需的成分和要求,与钢厂联合共同开发研制,如日本神户钢厂就有针对发动机连杆螺栓的专门冶炼SCM435钢。装备方面,对于一些汽车紧固件企业来说,需要很多专用性的设备,并且要配合大量相关设备,这无形中为它的商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⑷缺乏汽车紧固件共性科技平台。我国汽车紧固件研发费用总量不足,占汽车紧固件销售额比重偏低,开发手段不足,装备和设施建设投资压力大;汽车紧固件企业研发人才数量少,关键技术开发人员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与国外同行相比,总体上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不配套及缺乏研发经验等。缺乏汽车紧固件共性 科技平台,主要有关键汽车发动机紧固件技术研发平台、发动机紧固件关键技术公共实验室、汽车紧固件材料研究平台;还要建立有关汽车紧固件产业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汽车紧固件科技情报服务平台、汽车紧固件人才培育平台等。 5、我国汽车紧固件展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0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仅有54.49万辆,尚未恢复至2008年的水平。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2.98%,这个比重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处于最低水平,不仅无法企及欧洲、日韩等汽车出口大国的水平,也不及作为国际车企出口基地的泰国、墨西哥等。可见,对于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的中国,其汽车出口现在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中国汽车业还大有潜力可挖。 此外,在我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上汽车对紧固件产品品质,诸如轻量化、环保、长寿命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紧固件企业的装备将会继续更新改造。从紧固件数量上统计,一辆轿车大约有580种不同规格接近5000个紧固件,一辆中型卡车约有570种不同规格5710个左右的紧固件。 可见,汽车紧固件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新一轮汽车紧固件竞争已紧锣密鼓地开始;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分析,世界范围内汽车产业链成本的提升已对可持续性发展构成威胁。在缩小技术差距和控制成本的压力下,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对我国汽车紧固件企业已迫在眉睫。今后若干年内,我们应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水平方面,熟悉国际规则,直面贸易摩擦,提 高 制 造 竞 争力和产品自主开发竞争力,完成我国汽车紧固件向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历史转移,这也许才是我国汽车紧固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展望2011年,我们在为我国汽车工业所取得的进步而振奋、感动之余,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我国汽车紧固件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如果我们不努力,这种差距不会缩小,而是会拉大。由此看来,我国汽车紧固件的发展和振兴之路还是任重道远的。(来源:金蜘蛛《紧固件》季刊 作者:张先鸣) |
- 上一篇:人机交互系统(HMI)在汽车市场被大量应用
- 下一篇:2010年德尔福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