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鸿集团的三个为什么

作者:波鸿集团来源:波鸿集团发布时间:2015-03-20浏览次数:7767次

  • 分享到:
打印 A+ A A-

                                  波鸿集团的三个为什么

    “严冬!”刚刚过去的2014年,很多人的记忆被寒冷包裹。
    自然如此,经济亦然, 增加值和利润“双降”,将大部分工业推入近年来最困难的一年,而这些抽象的数据直接外化为报端上众多企业倒闭、企业家“跑路”等坏消息。
    深处西部内陆、成立15年的四川波鸿集团是个例外。这一年,公司制造板块的销售额逆势上扬,利润更是大幅增长。
    为什么?
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作为一家涉足汽车零部件不到5年的“初生牛犊”,为什么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一举击败众多“老手”?包括奥迪、宝马、奔驰在内的全球汽车巨头,为什么愿意放弃多年的伙伴,将波鸿确定为合作对象?

                      (一) 销售额和利润额为什么大幅度增加?

    从成都出发,沿成绵高速向北,上绕城高速南环线,绵遂高速松垭收费站出口下,就到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松垭镇。
    从地图上看,这里脱离了主城区,属于典型的城郊结合部,但因为有波鸿集团下属的好圣汽车零部件铸造公司的存在,这个小镇平添了几分繁华和热闹。

    3月6日下午3点,当记者进入好圣公司一期生产基地的铸造车间,刚进大门,一阵巨大的声浪就塞满人的耳鼓。偌大的厂房内,一排排机器前后相接,熔化铁水的电炉内,随着填料斗的作业,不时迸发出一团团耀眼的铁花。
    制模线上,从丹麦进口的1台DISA 231B垂直分型造型线和一条从日本引进的新东FCMX水平造型分型线正在像印制钞票一样,不断输送出一台台模型,并发出巨大的声音;检验室内,几名技术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密切关注着上面参数的瞬间变化。
    “我们现在实行三班倒,人歇机不歇,24小时工作。”公司总经理刘安凌说,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尽管如此,产品依然严重供不应求。德国舍弗勒的产品已经连续三个月缺货,多家合作商要求增加产量均无法满足。
    冷中有热。松桠镇的情形,似乎从一个侧面暗合着当前严峻的经济背景下,波鸿集团逆势飘红的态势。
    波鸿集团好圣汽车零部制造公司一期占地面积280亩,总投资9.2亿元,主要生产1-20公斤左右的汽车发动机系统(排气类)产品和底盘系统(传动类、转向类、制动类)关键零部件,年产能4万吨左右,项目于2010年12月正式竣工投产,迄今刚满四年时间。
    去年前11月,公司的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利润总额增长更快。
    在全国、全省工业一片惨淡的背景下,好圣为什么能逆势上扬?
    车间内,刘安凌为我们现场透露秘密:“首先是因为大客户不断增加,包括美国天合、德国舍弗勒、英国GKN、瑞典瀚德、日本曙光等国际巨头成为公司的客户,增加了大量的订单,扩大了销售量。”
    这还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去年以来,国内钢铁产业的持续低迷,公司上游原料钢材的成本从先前的3000多元一吨回落到2000多元,降低了企业成本。
    此外,由于公司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摆脱了与对手在低端产品的价格战,并和客户谈好从2014年10月份开始涨价,市场销售价上涨了30%,一涨一跌,扩大了利润空间。
    产品供不应求的背景下,2012年,占地面积接近400亩、一期对面的好圣汽车零部件铸造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6.58亿元,建成后,设计年产能将达到15万吨成品,销售收入预计超过30亿元。和一期相比,二期主要生产20至100公斤的发动起缸体、缸盖等高端汽车零配件铸造件,体积更大,技术要求也更高,投产后,产能将达到年产200万台缸体。今年初,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更大的蓝图还在铺展。紧靠好圣二期,是更加高大上的大众奥迪EA888第三代发动机铸造缸体生产基地。项目总共投资17亿元,首期项目年产EA888第三代发动机铸造缸体100万件,可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超2亿元。
    EA888第三代发动机是由德国奥迪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欧V发动机。相比第二代发动机,该款发动机重量更轻,动力更强,扭矩更大。重量只有43公斤,比第二代轻20%。
    毫不夸张地说,该款发动机是高性能、高技术、节能环保的完美结合。也是为此,它主要用于大众、奥迪两品牌的高端车型。 项目的投产,将彻底终结我国汽车高端铸锻件的进口依赖的历史,提升我国整个汽车零配件产业的水平。
    届时,波鸿集团在不增加制造板块固定投资的情况下,将形成年总产能达到130万铸件,销售额预计达到160亿元,利润近30亿元,将一举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铸造业的领头羊。

                      (二)行业“新兵”为什么能击败市场“老手”?

    沃尔沃公司关于发动机缸体最薄处不能超过3毫米的要求,直接吓退了全球两家最著名的铸造企业,关键时刻,波鸿集团临危受命。

    2014年,国内最知名的汽车零配件博览会,曾经发生戏剧性的一幕:当时,沃尔沃汽车公司现场抛出一个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订单:为公司新一代1.8t车型采购发动机缸体。
    但条件极为苛刻:缸体的最薄处只能为3毫米,相当于一粒小米的直径,比第二代薄了两毫米,整体重量比此前的轻4公斤。这是他们公司顺应节能环保的时代需求做出的决定。
    不要小看了这两毫米。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设备,其缸体必须要承受高温高压,其中,缸体重量和厚度的减少,如果没有材料和技术的跟上,承压能力势必要减弱,会给汽车后期运行构成隐患,相反,要降低厚度和质量,同时保证其功能和安全性,在材料和技术上必须有大的改进。
    这么多年来,每10年能减少一个毫米就算很大的进步了,因为数据显示,自有汽车诞生100多以来,同类型的汽车发动机缸体总重量也不过降低了20来公斤,要一次性减少4公斤,挑战之大,可见一斑。
    现场有两家全球有名的汽车发动机缸体铸造企业都表示出浓厚兴趣,其中一家是位于昆山的丰田公司,另一家是位于江苏镇江的意大利泰克西公司。然而,当他们得知对方的条件时,都默默退场了。
    原因只有一个,企业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目前的技术和设备,生产的发动机缸体,最薄处超过4毫米,再薄,就不行了。
    “我们能!”就在沃尔沃公司准备遗憾时候,一个声音传来,而这不是别人,正是来自西部四川的波鸿集团下属的好圣汽车零配件铸造公司。
    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好圣铸造的缸体,最薄处甚至能够达到2.8毫米,比他们要求的还薄。这样的情形,让在场的很多人惊呆了!他们难以相信,一个入道仅5年的产业新兵,居然有这般能耐。
    为什么?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对此,公司总经理刘安凌解释。铸造产品的质量,会受到原料、模具、型砂、工艺以及检测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为了铸造出高品质的零配件,公司从熔化,到浇注,造型,再到抛光、打磨等设备,全部选用全球一流的设备。
    比如,最前端的熔化设备选用的是德国ABP中频感应熔化电炉,这种电炉能够将熔化的温度控制在1380度到1420度,温度上下浮动的幅度不超过40摄氏度,保证铁水的质量,而一般的电炉温差超过200摄氏度;
    砂处理设备选用全球最高端的丹麦迪砂砂处理系统、德国爱立许砂处理系统,造型设备选用丹麦DISA 231B垂直分型造型线、日本新东FCMX—Ⅲ水平分型造型线、德国进口KW造型线、德国进口HWS造型线;
    熔炉选用美国进口应达感应电炉,浇铸机选用日本新东FVN—Ⅲ倾斜式全自动浇注机和韩国康英斯全自动底注式浇注机,制芯采用德国进口兰佩制芯中心,清洗选用丹麦DISA和意大利潘邦抛丸机,整个环节下来,仅设备的投入达到5.8亿元。
    高精尖的设备生产的产品能达到怎样的水平呢?刘安凌用数据说话。一般的铸造件内部孔隙度会达到2毫米乘2毫米,相当于一颗黄豆大小,而好圣公司的产品,能够将这样的空隙缩小到0.5毫米乘以0.5毫米以内,和圆珠笔尖差不多。
    达到这样的水平,会对铁水的温度、材料的纯度、模具的精度和监测的敏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依靠一般的设备和工艺,根本不可能。 
    采访中,刘安凌给我们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在一次国内汽车零部件采购招标过程中,采购方将各个厂家提供的一款奔驰商用大夹钳的样品拿去做疲劳试验,这是一款用于汽车刹车设备上的制动零件,很多厂家的样品上试验设备,拉了四次,就砰一声断了,轮到好圣的产品,拉到16次,依然完好无损。
    强度、精度、厚度,好圣公司在不断扩展产品“三度”空间的同时,也在收获市场的美誉度和信任度。

                            (三)西部民企如何能牵手国际巨头?

    作为一家深处西部内陆的中小企业,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包括奔驰、宝马、大众、奥迪和丰田等数十家著名企业巨头的零部件供应商。

     2014年底,资阳韩国现代商用车项目的负责人急匆匆赶往波鸿集团位于绵阳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考察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一行下来,初步的合作意向已经达成,未来,波鸿集团将有望为韩国现代汽车在资阳的基地提供多种零配件。
    一家是世界级的汽车巨头,一家是深处西部内陆,刚刚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不到5年的中小民营企业,一大一小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成为2014年四川经济届一个鼓舞人心的画面。
    放眼过去几年,在波鸿集团的成长日历中,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2012年4月,波鸿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发动机铸造缸体生产商——德国EB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合资建设生产基地,为大众、奥迪提供EA888第三代发动机铸造缸体,项目总投资17亿元。
    消息一经披露,举世震惊。让众多业内人士不解的是,像大众、奥迪这样的产业巨头,为了保证其产品的品质,在选择零配件过程中,条件堪称苛刻。
    一条被反复传播的“江湖规矩”是,他们选择合作企业,不仅仅要以极高的标准反复测试产品的质量,同时要考察其生产的过程,其中,连生产车间的空气清洁度和工人的宿舍环境都要考察。
    除此之外,他们更看重的是合作伙伴的履历。形象地说,即便是你产品质量再过硬,但如果没有和国际大公司长期合作的经历,他们也很难选择你。
    可是,为什么波鸿能做到?
    初步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波鸿集团已经成为包括宝马、奥迪、大众、奔驰等国际汽车巨头在内的三十多家企业的合作伙伴,为他们直接或间接提供上百种汽车零配件。
    换个角度,波鸿的巨头伙伴还不止这些,从上游来看,为波鸿提供生产设备的包括德国ABP、丹麦麦迪、日本新东、韩国康英斯、德国兰佩、美国应达和意大利潘邦等国际生产设备提供商。
    左手国际设备巨头,右手国际汽车巨头,中间是波鸿集团,这样的画面意味深长,一家西部的内陆的民营企业,为什么能够把处于不同领域的多个国际巨头联系在一起?
    细细分析,这样的牵手互为因果:因为有了国际最顶尖的生产设备,才会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获得世界汽车巨头的垂青。一个生动的案例是,前不久,一家国际汽车巨头受邀到西部一家汽车零部件铸造企业考察,可该企业沿用的是传统的收工铸造工艺,该公司负责人见状立即转身就走,没有给对方一点面子。
    一流的设备能够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这没错,但一流的产品却不一定能够成为一流企业的配套。
    这是因为,国际汽车巨头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一般都是非常稳固而长久的,这就为行业新兵构建了极高的壁垒,一般的企业很难打进去,这是汽车产业内部一条众所周知的行业规则。
但波鸿为什么能?日前,集团董事长董平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底。“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董平说:“第一,虽然波鸿从事制造业的时间比较短,但从事汽车销售的时间较长,在长达15年的销售经历中,与包括大众、通用和福特在内的国际汽车巨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当前成为他们的零部件供应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般的零部件企业,像沃尔沃这样的公司根本面都不见,更谈不上合作,但波鸿不一样。”董平透露。
    另外一大因素是,2012年,波鸿集团全资收购了加拿大威斯卡特工业集团在美国、加拿大、匈牙利、中国的七家工厂和一个研发中心。威斯卡特工业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轿车与轻型卡车铸铁排气歧管、涡轮增压器壳体及排气系统生产企业,在多伦多上市,拥有110年经营历史,和众多国际汽车巨头有长期合作关系。
    作为中加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实业并购,波鸿集团不仅获得了威斯卡特的技术和管理,同时也将企业丰富的人脉资源收入囊中。
    形象的说,威斯卡特成为波鸿集团与国际汽车巨头牵手的一个重要桥梁,通过威斯卡特,波鸿集团成功与众多国际巨头牵手。
    也是直到今天,很多人才对当年波鸿投入巨资收购威斯卡特决定背后的意图恍然大悟。
    三产带动二产,国外带动国内,宏大的战略布局,漫长的战略准备,让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西部民企,终于成功挤进国际汽车巨头的“朋友圈”,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强起来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案例。

返回顶部